抗性淀粉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功效的膳食纤维,其无法在小肠中直接消化吸收,需要经肠道微生物发酵,可通过与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调节微生物组构成,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益生元。抗性淀粉的益生元功效可影响肠道微生物,可以应用于肠道微生物失调导致的疾病的预防与治疗。
淀粉是多个葡萄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,是人体最重要的膳食能量来源之一。根据其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方式不同,淀粉可分为可消化淀粉、慢消化淀粉和抗消化淀粉。其中,抗消化淀粉又称为抗性淀粉,是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,它在小肠中不能被酶解,只能由大肠中的微生物降解。近年来研究表明,抗性淀粉具有益生元功能,可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,降低肥胖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。
1、抗性淀粉的种类
抗性淀粉至今尚无化学上的精确分类,应龙、王瑶等在《中国粮油学报》中依据抗性淀粉的来源、结构、消化性能、应用不同及其抗酶解性质的不同,抗性淀粉可以被分为5类,包括物理包埋淀粉(RS1)、抗酶解的天然淀粉颗粒(RS2) 、老化回生淀粉(RS3)、化学改性淀粉(RS4) 和直链淀粉-脂质复合物(RS5) 。
2、抗性淀粉的健康功能
近年来,大量的动物及人体实验证据表明,抗性淀粉的摄入可有效改善人体及动物的代谢紊乱,从而实现预防或者辅助治疗包括糖尿病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多种慢性代谢疾病的目的。抗性淀粉可增强饱腹、降低血脂,能有效防止肥胖症。Karmi等开展的人体实验证明,饮食中补充抗性淀粉(RS2)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,改善其内毒素血症等并发症状; 除此之外,抗性淀粉的摄入还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伤,从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。动物实验结果显示,鹰嘴豆抗性淀粉具有辅助降血脂的效果,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,从而有助于预防高血脂相关的心血管疾病。另外,已有多项动物实验证实,抗性淀粉的摄入能有效减少结肠肿瘤的发生。
随着全球科学家对健康饮食研究的深入,发现高抗性淀粉食品对一些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的因素(如空腹和餐后葡萄糖反应增加、胰岛素敏感性下降、肥胖等)有着十分良好的健康生理功能,在延迟Ⅱ型糖尿病发病方面甚至比药物干预更有效,受到广泛关注。目前研究证明,抗性淀粉对糖尿病的健康作用,主要有三个方面:一是影响了胰岛素的分泌;二是餐后淀粉转化为糖的比例明显减少,餐后血糖上升幅度低,下降速度快;三是修复胰腺β细胞,减轻炎症,降低血脂,改善高氧化应激状态,缓解糖尿病发生发展。
研发中心:深圳市大鹏新区鹏飞路7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
中农海稻(深圳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92627号